金城月刊第七期

金城月刊第七期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相继发生,于是先前喧嚣的上海电影业一度趋于停顿。此局面延续至1938年。此后,“新华影业公司”、“艺华公司”及“国华影片公司”又先后恢复制片于此特殊年代,并展开了相互间的商业竞争。这三家公司的主持人分别是:张善琨、严春棠以及柳中浩、柳中亮兄弟(以经营金城大戏院起家)。

“新华”和“艺华”在“事变”前都出版发行过宣传刊物:《新华画报》和《艺华画报》,随着制片的恢复,各自的刊物也复刊发行;而“国华公司”则于此时创办了《金城月刊》,其意在于宣传本公司的产品。

如上所述,柳氏兄弟在战前就创建了金城大戏院,该院位于闹事区(北京东路贵州路口),拥有1800个座位,事变前专门放映国产片,以后则以专门放映“国华”影片为主,因此名为《金城月刊》(属院办刊物)。

《金城月刊》于1938年创刊。从 12期起,《金城月刊》和《国华月报》开始合刊,又出版了17期,于1940年底停刊。

《金城月刊》曾先后介绍了国华公司拍摄的二十多部影片,其中包括周璇主演的十一部影片,如:《孟姜女》、《李三娘》、《新地狱》、《七重天》、《董小宛》、《三笑》、《孟丽君》、《苏三艳史》、《西厢记》、《黑天堂》和《天涯歌女》。因此有人说:“要研究周璇,《金城月刊》不可不读。”

《金城月刊》多半以周璇的照片作封面,在已经出版的十七期中,有十期是以周璇的剧装照或便装照作封面的。创刊号的封底,周璇一袭“舞装”。那是她赴菲律宾演出时的留影,属独家刊登,就是这张封底照,曾经引发了《金城月刊》创刊号被抢购一空的新闻。

第十七期的《金城月刊》,是以“特大号”的形式出现的,这一期的开本由32开扩大为16开,封面和封底都刊登了周璇的剧装照(《西厢记》中的红娘和《天涯歌女》中的小兰)。

《金城月刊》除了刊登众多的“电影故事”之外,还刊登了好几部电影剧本,属于周璇主演的就有《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西厢记》,除此还有编导者的论述:《我与<孟姜女>》(吴村),《李三娘》的产生(李昌鉴),《董小宛的个性》(程小青),《从<会真记>到电影<西厢记>》(范烟桥)等。

第七期的《金城月刊》,发表了一篇署名为叶公的《周璇论》,文章虽不长,却有别于一般的花边短文,言简意赅,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评论周璇的文章之一。该文肯定了当时周璇“弃歌从影”的举动,指出:“在影圈急需新人的机会里,周璇毅然放弃了歌坛而开始为第七艺术效劳,并且怀着一颗虚心与谦和的心态,来增加自己的经验和磨练自己的演技。于是她的最初作品公映,是被视为一位电影演员中最有光芒的人,而获得一致的好评。”接着,此文处从当时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评价周璇,文章最后赞扬道:“她的明朗的口齿,清脆的发音,优美的轮廓,是她的特异处;她的艺术的天才,实际的本能,是她的基础;她的完美的演技,俭约的德性,使她得到现在的地位。因此,周璇的光芒于中国的影坛,并非是一般影星所能相提并论的。”

“国华”的“当家花旦”,除了周璇还有一位周曼华。周曼华虽然初涉影坛,但由于一段时间里成功的主演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角色,却也赢得了大量的观众,声誉直逼周璇。例如,在《李阿毛与唐小姐》、《碧玉簪》、《红星出墙记》、《惜分飞》、《鬼恋》、《金粉世家》等片中,周曼华的表演称得上是恰如其分,入木三分。

“国华”除了“二周”之外,当时还拥有“三大小生”,那就是徐风、舒适和白云。徐风是新秀,因在《孟姜女》中主演万喜良而一炮打响,并由此跻身当红小生的行列。舒适来自话剧舞台,他在《李三娘》中扮演的刘知远,在《苏三起解》中扮演的王金龙,在《董小宛》中扮演的顺治皇帝,都是可圈可点的。另一位是白云,来自香港,英俊潇洒,扮起风流小生来尤其引人注目,他在《红粉飘零》、《三笑》、《风流天子》、《红星出墙记》等片中也是出尽了风头。

1939年,“国华”男女影星全体出动,拍摄了一部《新地狱》,由吴村编导。讲述抗战时期的上海孤岛,住在石库门中的六位失业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生活与爱情,既现代又浪漫,和《十字街头》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城月刊》用了大量篇幅宣传此片。票房收入不菲。但这部影片至今很少被电影史学家提及。

上一篇 下一篇
金城月刊第七期

金城月刊第七期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相继发生,于是先前喧嚣的上海电影业一度趋于停顿。此局面延续至1938年。此后,“新华影业公司”、“艺华公司”及“国华影片公司”又先后恢复制片于此特殊年代,并展开了相互间的商业竞争。这三家公司的主持人分别是:张善琨、严春棠以及柳中浩、柳中亮兄弟(以经营金城大戏院起家)。

“新华”和“艺华”在“事变”前都出版发行过宣传刊物:《新华画报》和《艺华画报》,随着制片的恢复,各自的刊物也复刊发行;而“国华公司”则于此时创办了《金城月刊》,其意在于宣传本公司的产品。

如上所述,柳氏兄弟在战前就创建了金城大戏院,该院位于闹事区(北京东路贵州路口),拥有1800个座位,事变前专门放映国产片,以后则以专门放映“国华”影片为主,因此名为《金城月刊》(属院办刊物)。

《金城月刊》于1938年创刊。从 12期起,《金城月刊》和《国华月报》开始合刊,又出版了17期,于1940年底停刊。

《金城月刊》曾先后介绍了国华公司拍摄的二十多部影片,其中包括周璇主演的十一部影片,如:《孟姜女》、《李三娘》、《新地狱》、《七重天》、《董小宛》、《三笑》、《孟丽君》、《苏三艳史》、《西厢记》、《黑天堂》和《天涯歌女》。因此有人说:“要研究周璇,《金城月刊》不可不读。”

《金城月刊》多半以周璇的照片作封面,在已经出版的十七期中,有十期是以周璇的剧装照或便装照作封面的。创刊号的封底,周璇一袭“舞装”。那是她赴菲律宾演出时的留影,属独家刊登,就是这张封底照,曾经引发了《金城月刊》创刊号被抢购一空的新闻。

第十七期的《金城月刊》,是以“特大号”的形式出现的,这一期的开本由32开扩大为16开,封面和封底都刊登了周璇的剧装照(《西厢记》中的红娘和《天涯歌女》中的小兰)。

《金城月刊》除了刊登众多的“电影故事”之外,还刊登了好几部电影剧本,属于周璇主演的就有《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西厢记》,除此还有编导者的论述:《我与<孟姜女>》(吴村),《李三娘》的产生(李昌鉴),《董小宛的个性》(程小青),《从<会真记>到电影<西厢记>》(范烟桥)等。

第七期的《金城月刊》,发表了一篇署名为叶公的《周璇论》,文章虽不长,却有别于一般的花边短文,言简意赅,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评论周璇的文章之一。该文肯定了当时周璇“弃歌从影”的举动,指出:“在影圈急需新人的机会里,周璇毅然放弃了歌坛而开始为第七艺术效劳,并且怀着一颗虚心与谦和的心态,来增加自己的经验和磨练自己的演技。于是她的最初作品公映,是被视为一位电影演员中最有光芒的人,而获得一致的好评。”接着,此文处从当时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评价周璇,文章最后赞扬道:“她的明朗的口齿,清脆的发音,优美的轮廓,是她的特异处;她的艺术的天才,实际的本能,是她的基础;她的完美的演技,俭约的德性,使她得到现在的地位。因此,周璇的光芒于中国的影坛,并非是一般影星所能相提并论的。”

“国华”的“当家花旦”,除了周璇还有一位周曼华。周曼华虽然初涉影坛,但由于一段时间里成功的主演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角色,却也赢得了大量的观众,声誉直逼周璇。例如,在《李阿毛与唐小姐》、《碧玉簪》、《红星出墙记》、《惜分飞》、《鬼恋》、《金粉世家》等片中,周曼华的表演称得上是恰如其分,入木三分。

“国华”除了“二周”之外,当时还拥有“三大小生”,那就是徐风、舒适和白云。徐风是新秀,因在《孟姜女》中主演万喜良而一炮打响,并由此跻身当红小生的行列。舒适来自话剧舞台,他在《李三娘》中扮演的刘知远,在《苏三起解》中扮演的王金龙,在《董小宛》中扮演的顺治皇帝,都是可圈可点的。另一位是白云,来自香港,英俊潇洒,扮起风流小生来尤其引人注目,他在《红粉飘零》、《三笑》、《风流天子》、《红星出墙记》等片中也是出尽了风头。

1939年,“国华”男女影星全体出动,拍摄了一部《新地狱》,由吴村编导。讲述抗战时期的上海孤岛,住在石库门中的六位失业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生活与爱情,既现代又浪漫,和《十字街头》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城月刊》用了大量篇幅宣传此片。票房收入不菲。但这部影片至今很少被电影史学家提及。

© CopyRight 2011-2020 Mlito.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16061420号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