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图

 

《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所作的画,长卷 绢本 设色 纵51厘米 横138.2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图中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绝伦,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简介

编辑

《瑞鹤图》为绢本,设色画,纵51厘米,横138.2厘米。图中描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是赵佶书画珍品中难得的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画后有作者赵佶以瘦金书自题,所述之事与《宋史·仪卫六》载”政和二年延福宫宴辅臣,有群鹤自西北来,盘旋于睿谟殿上,及奏大晟乐而翔鹤屡至,诏制瑞鹤旗”可相互印证。所署”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押款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祥龙石图》及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五色鹦鹉图》相一致,故推断其为赵佶所作无疑。作者赵佶(1082—1135),喜吹弹,擅书画,声歌辞赋无所不精。

赏析

《瑞鹤图》壮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对神态各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两对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中彷佛回荡着悦耳动听仙鹤齐呜的声音。画后有赵佶瘦金书叙述一段。此图为宋人邓椿《画继》中所记《宣和睿览》册中的一幅。《石渠宝笈重编》及《石渠随笔》著录。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欝。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俪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
清晓觚稜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画并书 天下一人

品评

瘦金御笔妙卷 静陈博殿厅堂
说起《瑞鹤图》作者,也颇有悲剧性传奇故事可述: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因政治上昏庸腐朽,软弱无能,曾出演了一幕受辱金人、丧失大宋半壁江山的历史悲剧,父子双双五国城“坐井观天”,最后抑郁而终。然而“独不能为君”的赵佶却显示出非同凡响的艺术造诣,早年即远离纨绔,喜与文士交游,倾心于书画创作。他的草书如龙游虎跃,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更为后世争相研习之典范。他在书画方面的才能,给中国灿烂的艺术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在位27年间,由于他的倡导,始有宣和画院之盛况,对发展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贡献颇大。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瑞鹤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38.5厘米。无论构图或技法都有其精到之处。
此图[1]  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瘦金体”的出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个性化风格,对后世亦颇有影响。

颠沛流离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帝国,遂尽掠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书画珍玩等,连同徽、钦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鹤图》遂散落民间,不知去向。
600年后,《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倍受诸帝珍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入清内府前,《瑞鹤图》曾经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
1945年8月17日,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及珠宝玉器欲乘机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为人民解放军及苏军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等一批清宫散佚书画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省博物馆)至今。
“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瑞鹤图》见证了中国宋、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兴盛覆亡,历经了生死攸关世事沉浮的变幻沧桑,得以完整留传至今,实在是历史的珍宝,收藏的传奇。

画作故事

传世宋徽宗赵佶的画有两种,一种是“御笔画”,一种是“御题画”。“御笔画”出于赵佶的亲笔,“御题画”则由他人代笔作画,徽宗书题押款,由此宋徽宗名下之作数量虽多,其中尚有部分为代笔,而《瑞鹤图》独具清俊潇洒之格调,形神兼备,经学者考证属赵佶之“御笔画”。
赵佶绘画,注重写实,讲究画理法度。据载赵佶曾亲自挑选宫廷画师,设题画鹤。众生员少有中的者,皆因生员们虽画鹤姿态万千,竟无几人细查仙鹤踏石之足先左或右,直至徽宗钦点,方才彻悟。他还曾要求画师笔下花卉,能够表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应具有的特定情态。自其登基后,陆续描写过各种奇花珍禽,并按题材编制成册,名为《宣和睿览册》,所载作品山水、人物、花鸟具佳,仅《瑞鹤图》就描绘了二十种鹤的不同姿态,均源于其对周遭事物的密切观察。追溯徽宗及其祖辈,似乎多偏好黄道之事,曾数次以此异景昭示天下以证祥瑞,如《六鹤图》等等。 《瑞鹤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赵佶书画珍品中难得的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

问题商榷

有人认为,赵佶《瑞鹤图》上的十几只飞鹤全都弯曲着脖子是不正确的,那是鹭或鹳飞时才采取的姿态。丹顶鹤在飞行的时候,脖子是笔直前伸的。但另一方面,从史书中记载徽宗对物态的认识以及宋人格物致知的精神,此画作中将鹤颈画成弯曲的可以认为是从艺术处理的角度上进行考虑,使作品更加具有流畅的美感。
在天以为,有人认为《瑞鹤图》弯曲脖子的飞鹤是不正确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宋徽宗《瑞鹤图》呈现了真确的写实画风。群鹤久久盘旋,不是飞翔,而是嬉戏。嬉戏的白鹤,脖子有的伸直,有的弯曲。搜索网络图片可以眼见为实。
上一篇 下一篇
瑞鹤图

 

《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所作的画,长卷 绢本 设色 纵51厘米 横138.2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图中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绝伦,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简介

编辑

《瑞鹤图》为绢本,设色画,纵51厘米,横138.2厘米。图中描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是赵佶书画珍品中难得的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画后有作者赵佶以瘦金书自题,所述之事与《宋史·仪卫六》载”政和二年延福宫宴辅臣,有群鹤自西北来,盘旋于睿谟殿上,及奏大晟乐而翔鹤屡至,诏制瑞鹤旗”可相互印证。所署”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押款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祥龙石图》及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五色鹦鹉图》相一致,故推断其为赵佶所作无疑。作者赵佶(1082—1135),喜吹弹,擅书画,声歌辞赋无所不精。

赏析

《瑞鹤图》壮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对神态各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两对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中彷佛回荡着悦耳动听仙鹤齐呜的声音。画后有赵佶瘦金书叙述一段。此图为宋人邓椿《画继》中所记《宣和睿览》册中的一幅。《石渠宝笈重编》及《石渠随笔》著录。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欝。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俪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
清晓觚稜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画并书 天下一人

品评

瘦金御笔妙卷 静陈博殿厅堂
说起《瑞鹤图》作者,也颇有悲剧性传奇故事可述: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因政治上昏庸腐朽,软弱无能,曾出演了一幕受辱金人、丧失大宋半壁江山的历史悲剧,父子双双五国城“坐井观天”,最后抑郁而终。然而“独不能为君”的赵佶却显示出非同凡响的艺术造诣,早年即远离纨绔,喜与文士交游,倾心于书画创作。他的草书如龙游虎跃,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更为后世争相研习之典范。他在书画方面的才能,给中国灿烂的艺术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在位27年间,由于他的倡导,始有宣和画院之盛况,对发展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贡献颇大。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瑞鹤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38.5厘米。无论构图或技法都有其精到之处。
此图[1]  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瘦金体”的出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个性化风格,对后世亦颇有影响。

颠沛流离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帝国,遂尽掠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书画珍玩等,连同徽、钦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鹤图》遂散落民间,不知去向。
600年后,《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倍受诸帝珍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入清内府前,《瑞鹤图》曾经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
1945年8月17日,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及珠宝玉器欲乘机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为人民解放军及苏军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等一批清宫散佚书画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省博物馆)至今。
“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瑞鹤图》见证了中国宋、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兴盛覆亡,历经了生死攸关世事沉浮的变幻沧桑,得以完整留传至今,实在是历史的珍宝,收藏的传奇。

画作故事

传世宋徽宗赵佶的画有两种,一种是“御笔画”,一种是“御题画”。“御笔画”出于赵佶的亲笔,“御题画”则由他人代笔作画,徽宗书题押款,由此宋徽宗名下之作数量虽多,其中尚有部分为代笔,而《瑞鹤图》独具清俊潇洒之格调,形神兼备,经学者考证属赵佶之“御笔画”。
赵佶绘画,注重写实,讲究画理法度。据载赵佶曾亲自挑选宫廷画师,设题画鹤。众生员少有中的者,皆因生员们虽画鹤姿态万千,竟无几人细查仙鹤踏石之足先左或右,直至徽宗钦点,方才彻悟。他还曾要求画师笔下花卉,能够表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应具有的特定情态。自其登基后,陆续描写过各种奇花珍禽,并按题材编制成册,名为《宣和睿览册》,所载作品山水、人物、花鸟具佳,仅《瑞鹤图》就描绘了二十种鹤的不同姿态,均源于其对周遭事物的密切观察。追溯徽宗及其祖辈,似乎多偏好黄道之事,曾数次以此异景昭示天下以证祥瑞,如《六鹤图》等等。 《瑞鹤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赵佶书画珍品中难得的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

问题商榷

有人认为,赵佶《瑞鹤图》上的十几只飞鹤全都弯曲着脖子是不正确的,那是鹭或鹳飞时才采取的姿态。丹顶鹤在飞行的时候,脖子是笔直前伸的。但另一方面,从史书中记载徽宗对物态的认识以及宋人格物致知的精神,此画作中将鹤颈画成弯曲的可以认为是从艺术处理的角度上进行考虑,使作品更加具有流畅的美感。
在天以为,有人认为《瑞鹤图》弯曲脖子的飞鹤是不正确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宋徽宗《瑞鹤图》呈现了真确的写实画风。群鹤久久盘旋,不是飞翔,而是嬉戏。嬉戏的白鹤,脖子有的伸直,有的弯曲。搜索网络图片可以眼见为实。
© CopyRight 2011-2020 Mlito.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16061420号 - 1